•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 蹚出现代农业的云南路子

    来源: xx      2017-10-28 12:48:35
    字号: T| T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依托烟农专业合作社为烤烟生产全过程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实现烟叶生产降本增效、烟农增收,同时开展非烟产业的多元化经营,在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从“小生产”走向“大合作”中帮助烟农脱贫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中,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云南应该怎样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日前,记者到石林彝族自治县林口铺村委会和摩村民小组采访,在这里看到了云南现代农业的发展样本。

    林口铺村委会是石林县3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2015年以来,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石林分公司(以下简称石林烟草分公司)开始挂钩帮扶和摩村民小组。他们引导这里的烟农成立和叶烤烟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为烤烟生产全过程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实现烟叶生产降本增效、烟农增收。同时积极拓展养殖、种植、酿酒等非烟产业,开设石林县首家“土地银行”,成立劳务中心,建成全县最大黑木耳地栽基地。仅仅两年多时间,和摩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48户调整为2户,全村一半以上农户因参加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增收。

    “合作社以‘做精做强烟草主业、创新创效助农增收’为宗旨,在为烤烟生产全过程中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实现烟叶生产降本增效、烟农增收的同时,依托烟叶生产搭建的现代烟草农业软硬件设施及平台,开展非烟产业的多元化经营,主动融入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大局,开创了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陈卫东说。

    种烟变轻松

    专业合作助推烟叶生产降本增效

    [依托烤烟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构建烟叶生产新型管理模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种烤烟是件苦差事。和摩村的烟农却不这么认为。杨宏良家今年种了30亩烤烟,我们来到他家时,他说明年还想种更多烤烟。

    杨宏良今年32岁,家里5口人,他是顶梁柱。因家里缺劳力,在外打工多年,这两年他才回家务农。1年前,他们家还是精准脱贫的扶贫对象。而如今,家里不仅盖了新房,还买了很多新家电。

    “去年我跟红塔银行贷了7万元的‘烟农贷’,为家里盖起了这栋新房,今年卖完烤烟就可以把贷款还上。种烤烟收入稳定,也没过去那么辛苦。” 杨宏良一边在家里打点滴,一边兴致勃勃地和我们“吹牛”聊天。

    杨宏良告诉我们,以前种烤烟,最愁采烤。“现在好了,合作社成立了专门的烘烤和专业化分级队伍,收烟前他们就到家里来指导分级,去青去杂,教我们分出部位和等级,还帮我们统一运到烟点上去,很省心”。

    和摩村烟农组建的合作社叫和叶烤烟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去年在烟草公司引导下组建成立的。从育苗到机耕、植保,再到烘烤、分级,合作社都会提供专业化服务。

    “石林县共有11个这样的专业合作社,有力推动了全县烟叶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石林县烟草分公司经理朱艳梅说。

    和摩村共有农户276户988人,基本烟田面积1215亩。挂钩帮扶和摩村后,石林烟草分公司构建了以“合作社为载体、职业烟农为主体、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种植,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职业烟农”的种植分社,推广中、小型“家庭农场”种植模式。今年,和摩村户均规模达到13.88亩,户均收入预计达到5万元。

    烟草农业是云南农业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和惠农产业,更是云南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在推动烟叶生产的现代化、科技化和集约化过程中,测土配方施肥、膜下小苗移栽、滴灌、生物质能源烘烤、揭膜培土等最新生产实用技术都被第一时间推广到田间地头。但是,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才能将千家万户烟农更好地组织起来,把烟叶生产的成本降下来、质量效益提上去?

    从2013年开始,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以下简称昆明市烟草公司)主动适应当前烟叶生产发展新常态,以“围绕促农增收,优化治理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构建烟叶生产新型管理模式”为突破方向,深入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逐步实现生产组织的现代化。

    “建好烟农专业合作社是我们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助推全市烟叶生产供给侧改革、生产方式转变、烟农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包毅说。

    到2017年,昆明市烟农依法组建专业合作社49个,烤烟种植农户入社率为100%,烟农合作社专业化育苗100%,覆盖全市51.11万亩烤烟种植面积;专业化机耕服务面积45.48万亩,占比89%;专业化烘烤服务面积41.39万亩,占比81%;专业化分级100%覆盖。

    “这几年,昆明市烟草公司新建育苗大棚、密集烤房、农机具等设施,都是以合作社为主体建设。自2012年以来,全市共计补贴合作社育苗棚建设资金4422万元、密集烤房建设资金6538万元、农机购置资金2712万元,合作社基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昆明市烟草公司分管烟叶生产工作的副经理杨永平说。

    依托专业合作社为烤烟生产全过程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有力助推烟叶生产降本增效、烟农增收。

    “合作社成员亩均烟叶生产用工较传统方式减少8-10个左右,亩均产值从2013年的3257.34元提高到2016年的4102元,增幅达26%。” 杨永平说。

    非烟产业兴

    多元经营促进烟农增收农业增效

    [在烤烟生产闲置期间,利用烟草设施开展多元经营,放大烟叶生产的资源优势和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更有效地促进烟农增收、农业增效]

    和叶合作社的种植大棚里,从棚顶垂下的一串串菌包上,簇拥生长着一捧捧肉嘟嘟、黑绒绒的木耳;合作社的产品展示厅里,精心包装的黑木耳琳琅满目;打开京东商城手机APP,展示厅里的黑木耳竟然也有网售旗舰店。

    这些,都是和叶合作社带给和摩村的变化。

    和叶合作社的全称是“和叶烤烟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在石林烟草分公司指导下于2016年7月成立,但其承担的使命,早已远远超乎烤烟技术服务的领域。

    “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构建起一种烟叶生产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推动烟叶生产降本增效。但实践证明,成立合作社后,就可以依托合作社将农户更好地组织起来,在烟叶生产闲置期间,利用烟草设施开展多元经营,从而放大烤烟生产的资源优势和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更有效地促进烟农增收、农业增效。”朱艳梅说。

    在做精烤烟主业的基础上,和叶合作社引进黑木耳种植、蔬菜种植、养牛、养鸡、酿酒等多元经营,养殖基地种类涵盖牛、鸡、鱼,蔬菜基地的产品直供指定酒店,同时建成全县最大的黑木耳地栽基地,不断提高烟农的综合收益,帮助农户脱贫增收。

    “通过指导全县各家烟农专业合作社开展多元化经营,引进多家农产品企业,利用烘烤工场、育苗工场等烟草设施开展黑木耳、双孢菇、三角梅等多元化经营,为上千户烟农切实带来除烤烟外的新增收益、分红达600万余元。”朱艳梅说。

    今年下半年,石林将建成100个高原云耳种植大棚,将高原云耳打造成石林县继烤烟之外的第二大农业产业。和叶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则是,到2019年建成100个高原云耳种植大棚。

    放眼整个昆明,各个烟农专业合作社在稳定烟叶生产主业收入的同时,都在因地制宜引导、帮扶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多元化经营——参与云菌、云花、云畜、云禽等高原特色农业新产品开发;与行业内科研院所及农业科研院校合作,搭建多元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创新咨询服务平台、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平台;积极拓展线上直销、线下实体店供货或物流直接配送,打造“互联网+”增收体系……

    截至2016年,昆明全市共利用密集烤房200座生产出黑木耳90吨,总产值540万元左右,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1.6万元。“石林有机黑木耳”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外销到日本、美国,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以此为示范带动,全市利用密集烤房培育双孢菇,利用育苗大棚培育三角梅等成效逐渐显现,2016年带动社员用工980个,实现当地烟农入社用工收入约10万元。

    发展有后劲

    规范管理呈现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烟叶生产的资源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叠加,有效促进农户土地效益最大化,劳务输出便捷化,产业调整精益化、农业种植标准化]

    和摩村村民陈永昌现在每天的工作是照顾合作社里的80头牛的“饮食起居”。他每月有2000多元固定工资,还包吃包住,加上自家30亩的土地流转费,每年有近6万元收入。去年脱贫的烟农杨宏良,也正筹划着向合作社入一些养牛股份。

    “村里有近一半村民依托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目前,合作社已入股、流转土地1173.1亩,入股社员114户,按土地亩均收益近1000元,今年付给农民的土地租金达110余万元。”和摩村党支部书记蒋特金说,合作社的多元化经营还吸引大量农民前来“上班”,平时有50多名零工,农忙时节用工人数达100多人。

    和叶合作社整合烤烟轮作的烟后地块资源,开设土地银行,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开展高附加值的种植养殖业,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同时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建成劳务中心,对当地富余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劳务中心成立以来,每年输出劳务用工1万多个,实现劳务收入100多万元。

    烟叶生产的资源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叠加,有效促进了农户土地效益最大化,劳务输出便捷化,产业调整精益化、农业种植标准化。2016年,石林县依托现有烟农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石林县烤烟专业化服务协会,进一步推进生产经营集约化、规范化。2017年,石林县依托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率达到10%以上,建设“以烟为主、多种经营”的家庭农场41个,种植分社9个,现代农业渐露真容。

    在协会与合作社的双重作用下,石林县的烟叶生产还以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质量安全优先化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推行生物质燃料加工,用生物质颗粒替代煤烘烤烟叶、替代煤加温培育双孢菇和黑木耳菌丝;推动有机肥加工厂建设,加大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探索力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我们在金叶合作社利用桑树条加工生产菌袋,培育品质优良的高原‘桑木耳’;木耳的废弃菌渣用来生产生物质颗粒,替代燃煤进行烟叶烘烤;烘烤之后产生的燃煤灰用作土壤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朱艳梅说。

    在烟草公司的帮助、指导下,昆明全市烟农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逐步健全,逐步形成了用章程和制度管人、管财、管事、管物的良好局面,诞生了石林华叶、石林云叶、石林金叶、宜良九乡农友等一批合作社中的佼佼者。其中,石林华叶、石林云叶合作社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行业示范合作社”。

    烟农专业合作社规范、有序的发展,较好地促进了广大烟农从“小生产”走向“大合作”,成为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助推器,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助推器,成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脱贫增收奔小康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