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 小龙虾养殖技术发展方向

    来源: 本站原创      2019-05-28 10:10:36
    字号: T| T

    一、高密度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池塘养殖技术,而小龙虾则与其他池塘养殖品种有着许多的不同。第一,小龙虾的养殖技术发展与其他水产养殖品种不一样,是从稻虾连作这种生态养殖方式开始的,随着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这种养殖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派生了稻虾共生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以及稻田专养等养殖方式,池塘养殖相对滞后于这些方式,养殖效果也没有前面这几种养殖方式的好,这主要是池塘养殖小龙虾的养殖历史较短,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第二,小龙虾与鱼类养殖不同,它属于甲壳动物,而甲壳动物养殖本身技术的发展就比鱼类养殖慢,从事甲壳动物养殖的从业人员较少,科研单位的研究也有限,所以技术发展较慢。第三,我国虾类养殖经验虽然十分丰富,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小龙虾与其他虾类的生活方式有着一定的区别,主要营爬行生活,游泳能力十分低下,这就造成养殖空间的大量浪费,影响了养殖产量,有效地提高养殖空间的利用率也是提高养殖产量的重要技术途径。第四,目前小龙虾的养殖大多采用生态养殖、半生态养殖和池塘半精养,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放养量获得高产也是小龙虾养殖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上四点,不仅是小龙虾池塘养殖的技术问题,也是其他养殖形式有待解决的技术间题。小龙虾养殖效益的提升是今后小龙虾养殖的一个新的课题,当然,在效益提升的同时,把控好产品的质量也是小龙虾养殖从业者必须注意的问题,这对小龙虾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养殖模式与养殖方法更为科学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小龙虾的养殖单产最高只有350一400 千克/亩(1亩= 667 米2),这仅仅是报道而已,绝大多数还只停留在较低水平的产量上。养殖的主要形式为稻虾共生、稻虾连作、稻田养殖、池塘养殖等,另外,还有一些混养和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小龙虾具有食性广、适应性强、自然繁殖力强、游泳能力弱、攀爬能力强、抗病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如:针对小龙虾食性广的特点,可以选择优质价廉的饲料,做到降耗增效;针对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以采取更多的形式进行养殖,也可加大放养密度,增产增效;针对自然繁殖力强的特点,可以改善放养规格和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种虾放养费用,改种虾放养为亲虾放养或抱卵虾放养,做到基本无种虾放养费用,达到增效的目的;针对游泳能力弱、攀爬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在池中增加自然生长水草的数量,或者人为设置一些利于小龙虾攀爬的物体,如旧网 片、树枝等,也可在池塘中分层放置一些竹排,加大小龙虾的活动空间,立体养殖,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做到增产增效;针对抗病力强的特点,可以加大放养密度,提高产量。另外,还可通过科学规划,来实现增产增效。首先,在养殖形式上,可以利用滩涂、沟渠、太阳能光板用地、沼泽或通过围栏养殖进行小龙虾生态养殖,生产优质的有机小龙虾产品。其次,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是实现小龙虾集约化生产的有效途径,能够真正做到高产高效。再次,塑料温棚反季节养殖也是一种提升小龙虾养殖效益的有效方法。根据目前小龙虾养殖的利润空间,工厂化养殖也是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

    三、全面实现无公害生产

    目前小龙虾养殖虽然没有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但有许多隐患,例如如何选择养殖小龙虾的稻田问题,有些稻田在前些年长期使用高效高残留的农药,农田土壤中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势必会影响小龙虾的质量;稻虾共生这种养殖形式对农药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小龙虾产品的质量;还有病害防治的药物选择,饲料添加剂的选择等,都将成为小龙虾生产的安全隐患。健康养殖是我国在养殖上提倡的基本养殖要求,小龙虾养殖首先就应该遵循国家关于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目前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共有68 项,关于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的有34 项,其中3 项是通用的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其余为各品种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通用标准分别为《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 限量》(NY 5070-2002)和《无公害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NY 5073-2006),这些都是小龙虾生产的质量指南。小龙虾作为一种大众消费食材,其产品的质量尤为重要。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加强,小龙虾的有机产品生产也将提到议事日程。

    四、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推广

    苗种生产是解决产业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没有苗种规模化生产,就不可能使生产驶人快车 道。任何一种水产品的生产,都是以解决苗种生产为前提,而苗种生产以人工繁殖技术突破为前提,通过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比如我国“四大家鱼”的养殖,如果没有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四大家鱼”的鱼苗将依然处于长江捞苗阶段,而全国的捞苗量也就几十亿尾,只相当于现在一个较大型的苗种场一年的繁殖量。如果依赖在长江里捞苗来发展生产,要达到现在的养殖规模只能是天方夜谭。1958 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改写了我国淡水养殖的历史。其他鱼类也是一样,如鳜鱼、甲鱼、泥鳅、鲌鱼等,没有哪一条鱼不是由于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而推动产业发展的。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人工繁殖技术的滞后,或者说人工繁殖规模化生产的滞后,必将制约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水产科技人员对于小龙虾的人工繁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还没有取得小龙虾繁育的实质性突破,无法实现小龙虾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围绕产业的发展,小龙虾规模化繁育必将是今后小龙虾生产发展的关键。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与推广将是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小龙虾苗种的规模化生产,目前解决的办法始终围绕在进行全人工控制方面的研究,但小龙虾怀卵量少,孵化率低,苗种成活率低,即便实现了全人工控制,不解决高密度养殖、稃学养殖、无公害生产三方面的问题也不可能实现苗种规模化生产;况且根据小龙虾的繁殖特点,要想实现小龙虾同步繁殖和规模化生产,也是不容易的。把小龙虾的繁殖方向转为如何提高怀卵量和自然孵化率方面,或探索一条不同规格同步培育的苗种培育方法,也是实现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繁殖的有效途径。针对小龙虾人工繁育的突破性技术研究,使小龙虾在自然状态下实现局部规模化繁育也是一个重大突破,这也可解决小龙虾苗种不足的问题,加速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五、病害防治技术的提高

    小龙虾为一种外来养殖品种,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转变,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小龙虾抗病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广,很少生病,这是它的优点,但只是在自然 条件下或者放养密度较小的条件下才能保持这些特点。诚然,小龙虾作为一种归化物种,在自然界天然的致病因子很少,但环境的改变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人工养殖的条件有别于自然条件,也就是改变了小龙虾自然生态条件,就可能产生疾病。实际上,近年来,时有小龙虾小规模疾病暴发的报道,如2017 年暴发的小龙虾白点病就给许多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小龙虾的养殖维持在一个低密度的放养水平,主要采用生态养殖或半生态养殖,这种情况下,疾病的发生相对较少。随着放养密度越来越大,小龙虾的疾病也会越来越多,这是水产养殖品种疾病发展的共性。若要保证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小龙虾的正常生长,就需要病害防治技术来保驾护航。目前小龙虾疾病的防治方法,在预防上,主要采用鱼类疾病的预防方法,在治疗上主要采用其他虾类的疾病治疗方法,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小龙虾疾病防控的办法,是今后小龙虾疾病防控的重点。

    六、优质品系的选育

    客观地讲,小龙虾完全具备了优良品种的性质,在生存与生产上具备了许多优势。小龙虾的归化,也受到许多环境的考验,如病害的侵扰、新的天敌形成,同时也会有一些不良基因进入遗传信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讲,可以防止一个物种的无序扩张,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与生存,维持了生态平衡。但从养殖品种的角度来讲,阻碍了该品种生产潜质的、发展。解决的办法就是对该品系的优良品系进行选育,培育有较大生产能力的品种进行养殖和推广。小龙虾作为一个养殖品种,同样也会遇 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进行大规模养殖后,由于苗种的短缺,缺乏自然 条件下优胜劣汰的选育,近亲繁育,无选择性繁育,造成苗种质量下降,成虾的个体越来越小,成熟越来越早、 “硬壳”虾越来越多、繁殖力有所下降等,加上小龙虾市场的火爆,养殖规模的无序扩大,会使这种状况越来越严重,亟待采用品系选育的办法对其进行改 良,提高它们的生产能力。可以说,小龙虾的品种改 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