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 浙江省德清渔业养殖尾水处理使“黑里俏”走上生态转型之路

    来源: 本站原创      2018-12-04 09:51:52
    字号: T| T

    走进位于德清县禹越镇木桥头村的尾水集中治理点,宛如走进了一座生态公园,只见鱼塘排出的养殖尾水经过层层处理后,变得干净清澈。入口处的电子大屏,显示着禹越镇每一处尾水治理点的进水口、出水口各项指标的监测数据。
    据介绍,木桥头村西坝里尾水集中治理点,采用的是连片养殖集中治理模式,治理总面积为747亩,共涉及养殖户33家。作为水产大镇,禹越的黑鱼养殖产业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曾几何时,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选择高密度养殖,不仅使黑鱼的品质下降,养殖尾水的无组织排放对周边水体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整个黑鱼养殖业经济和效益呈下滑态势,一度面临关停的窘境,禹越黑鱼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多措并举
    打响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战
    “一边是需要继续提升的水域环境,另一边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产业,为了寻找一个平衡点,2017年禹越镇全面打响了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战,并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禹越镇副镇长费贵洪表示。
    从养殖池塘流出的尾水由生态渠道进入沉淀池,沉淀水体中的悬浮物,并通过池中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盐进行初步吸收;然后流经缓水墙和过滤坝进入生物净化池,缓水墙具有使流速变慢的作用,防止悬浮物过多而导致堵塞,生物净化池中则安装了吸附毛刷,降低水中氮磷含量;最后经过洁水池,尾水在铜钱草、鸢尾、狐尾藻、白鲢、花鲢、螺蛳、河蚌等动植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吸收和吞吃水中的富余物质,通过系统处理后净化排入河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百名干部包千塘’制度,推行“一个鱼塘一名干部”、“一套(治理)方案一个(进度)目标”等工作机制的护航下,2017年禹越镇完成总治理面积19800余亩,共建立156个尾水治理点,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二年的工作任务。
    长效管控
    制定生态养殖指导标准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禹越镇今年先后发布了《关于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全域提升加强长效运维管理及推进绿色生态养殖的实施方案》,制定了《禹越镇“黑里俏” 黑鱼专业合作社黑鱼生态养殖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指导标准》),以此加强源头管控,实现科学养殖,巩固治理成果。
    在这份《指导标准》中,记者看到对池塘的整洁度、放养的密度、投喂的饲料、商品鱼的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实行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后,禹越镇水域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养殖密度由原来的每亩2000尾-3000尾调整为1000尾-1500尾,严禁高密度养殖;禁止养殖户投喂动物内脏、乱丢病死鱼;在药物的使用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要尽可能地减少药物的使用,在确需用药的情况下,要使用经合作社认定的供应药品;此外,商品鱼出售前10天内要自行进行抽检,只有外形、品质都达到标准的才能使用“黑里俏”生态品牌。
    据了解,截至目前当地已创建县级渔业尾水治理示范点19个、镇级渔业尾水治理示范点26个,共计11059亩,基本实现“户户达标,全域示范”。
    产业振兴
    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双提升
    “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优先兴渔业”通过尾水生态治理、源头管控、长效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据统计,目前禹越镇全镇共有黑鱼养殖户246户,养殖面积达6140亩,2017年年产黑鱼1.2万余吨,年销售额达到3.5亿元,黑鱼每公斤单价也比原来提高了2至3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渔业是禹越镇的支柱型产业,养殖尾水治理、推进生态养殖举足轻重,目前禹越正全力打造湖州渔业绿色生态养殖先行区,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区,致力于推动渔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写好协调、绿色、高效发展的这篇文章。”费贵洪表示。